联合日报报道:近视防控“山东模式” 让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今天,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爱眼日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由山东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与近视防控研究院、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近视防控)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单位承办的《光明的未来——千万学生近视防控大讲堂》特别节目于6月2日上午在山东教育卫视和山东教育电视台网络端同步在线直播。全省在校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超过2千万人次通过电视、网络直播等方式共同观看了讲座。
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近几年不断攀升,且向低龄化高度数发展,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这一结果将是对实现中国21世纪健康目标的严重挑战,也会影响国家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我国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4年将“爱眼日”的主题都聚焦在了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上。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山东省教育厅等九部门也印发了《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近视防控)中心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教授介绍说,山东开展青少年近视为主的视力低下防控已经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称之为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山东模式”。
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形成了三级防治网络。2009年,山东成立了“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开展全省的视觉筛查、预警、教育培训、康复矫治、效果评估的综合防治工作,在省中心推动下,在市、县逐步建立和推广了三级防治机构,目前已指导中小学生进行视力筛查600多万人次,建立视觉健康档案和防治指导100万人次。2013年,省卫计委会同教育、科技、人社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综合防治方案》,为防治工作制定了规范科学的防治标准。
建立防治数据库,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牵头,开展了19680人的4-18岁幼儿园和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和跟踪随访工作。发现了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该数据库又新增婴幼儿查体数据,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大数据雏形,为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几年来,编印、免费发放20万册《山东省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手册》,张贴《山东省中小学生爱眼护眼科普挂图》2.5万套。培训校医、班主任3300名,培训学生和家长6.5万人,形成专业机构、学校和家庭综合防控机制。
利用科技创新,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已研发出相关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技术、设备,申请受理发明专利42项,已获批20项。目前已经在“大脑视觉与智能化研发、眼病遗传技术、视力低下防控、中医药开发”4个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为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最新的3D打印技术,可穿戴设备等也已开始应用到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中医技术融入防治工作也是我省的一大特色。融合现代眼视光学最新理论技术和中医药特色疗法优势,针对疾病不同阶段发病特点,构建了预防调摄、屈光矫正、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和脑视力开发相结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
毕宏生介绍,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以大健康“治未病”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防、规范治”和“节点前移、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各界参与”的防治工作模式。将远程会诊系统、分级诊疗系统有机结合,形成了群防群治,共同参与的局面。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和国际防盲组织充分肯定,在2015年全球防盲大会、国家青少年近视防控会议上,山东都作为唯一代表做大会主旨讲演。这一模式也被称之为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山东模式”。
通过综合性的防治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在近期开展的全省120万青少年视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省青少年近视率首次出现下降趋势,在视力低下防治方面成效显著、难能可贵,使我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成为素质教育中一项具有重要特色和突出成效的工作。